Great White Shark(大白鯊)

常用名稱
Great White Shark(大白鯊)
常用分類
食肉動物(Carnivore)、鯊魚(shark)、魚類(fish)
簡介
多得 1975 年的經典驚悚電影《大白鯊》("Jaws")為大白鯊「抹黑」,加上牠們大嘴內兩排參差不齊的陰森利齒,令大白鯊聲名狼藉,被很多人定性為兇殘、四出捕獵人類的嗜血殺人狂。
事實是魚類、海洋哺乳類、海洋爬蟲類、海洋無脊椎動物和海鳥才是大白鯊的食物來源,人類受襲往往是因為被大白鯊誤判為海豹等獵物。捕獵時大白鯊多採用從下伏擊向上突襲的手法。大白鯊看似笨重的身軀無減牠們的速度和靈活性,游泳的速度可達時速 56 公里,並可潛入 1,200 米水深。
大白鯊是大自然的高效獵殺機器,亦是世界上最大的掠食性魚類。成年大白鯊平均體長 3.4 - 4.9 米,平均體重 680 - 1,100 公斤,雌性較雄性體形更大。大白鯊擁有能感測到極微弱電壓的器官(Ampullae of Lorenzini / 勞倫氏壺腹),令靜止隱身的獵物無所遁形。大白鯊又能嗅出五公里外的少量血液,因此有人提醒有偒口的人不要在鯊魚出沒的海域下水。
人類對大白鯊的生活習性仍存有許多未知,知道的是大白鯊的「女權」較高,會依性別、大小決定「社會地位」,但沒有打鬥爭奪首領的行為。大白鯊捕獵時不會聯群合作。
分布
大白鯊廣泛分布於全球鄰近極區以外的大部分開放海域。
尋找難度
南非南岸對開海域是其中一處最容易看到大白鯊的地方,每年六至九月幾乎每天都有團出海尋找大白鯊。世界上其他著名的觀看大白鯊地點包括澳洲、紐西蘭和美國加州海岸。
我到過有機會見到牠們的地方
動物照片(按下看大圖)









其他資料
學名
Carcharodon carcharias
學術分類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
鼠鯊目(Order Lamniformes)
鼠鯊科(Family Lamnidae)
大白鯊屬(Genus Carcharodon)
大白鯊(Species carcharias)
大小、體重
平均體長:3.4 - 4m(雄性),4.6 - 4.9m(雌性,最長紀錄 6.1m);
體重:522 - 771kg(平均)/1,905kg(最重紀錄)。
平均壽命
70 年以上。
棲地
大白鯊廣泛分布於全球鄰近極區以外的大部分開放海域。
食物
魚類、海洋哺乳類、海洋爬蟲類、海洋無脊椎動物和海鳥。
繁殖
人類至今對大白鯊在大自然的求偶、交配和出生過程所知甚少,雄性和雌性大白鯊要分別長大至 26 和 33 歳才開始交配。大白鯊雖非胎生,魚卵卻會在雌鯊的子宮內孵化然後成長,懷孕期約 11 個月,期間幼鯊會以子宮內其他未孵化的卵為食。大白鯊每胎可多達 14 尾幼鯊,剛出生的幼鯊體長約 1.2 米。
生存威脅
別看大白鯊看似海洋的巨無霸,但一山還有一山高,牠們其實有時會被虎鯨(orca,又譯殺人鯨)獵殺。不過大白鯊最大的生存威脅始終是人類有意或無心的捕殺和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大白鯊雖然廣泛分布於全球大部分海域,但據一項 2010 年的估計大白鯊全球的數量少於 3,500,現時被列為易危物種,跟大熊貓和獵豹同級。
野生動物近親
同屬鼠鯊科的鯊魚包括鯖鯊(isurus)和鼠鯊(porbea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