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affe(長頸鹿)
常用名稱
Giraffe(長頸鹿)
常用分類
素食動物(Herbivore)
簡介
相信沒有喜愛到非洲看野生動物的人會不喜歡長頸鹿。從外表看,長頸鹿就像只有雌性一樣,走路時好像每一步都要保持著儀態,吃樹葉時又是慢條斯理地咀嚼。當你停車拿出相機向著牠拍照時,牠就會擺出傻乎乎的樣子,不停眨動那長長的眼睫毛,倒像個含情脈脈的少女好奇地望著鏡頭的樣子。
長頸鹿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動物,最高可達 5.5 米。別看牠們平時老是氣定神閒地在草原上遊蕩,牠們發足狂奔時速度可達時速 65 公里。長頸鹿的聽覺和視覺都十分敏銳,但嗅覺只是普通。據說每一頭長頸鹿的網紋都略有不同,像人類的指紋一樣。
長頸鹿是群居動物,由三五成群到多達七十隻的大族群不等,但年老體弱的則會被單獨遺棄。雄性長頸鹿為了爭奪族群的領導地位,會用牠們長長的頸從下向上、像鎚般橫向撞向對方的頸部。在動物界中,這樣的「武功比試」算是十分溫和了。
長頸鹿飲水並不頻密,可能是因為飲水時牠們要先把一雙前腳左右張開,然後很不方便地把頭伸到水面,而且牠們的頸和頭加起來可一點也不輕,還好是牠們的循環系統這時能自動控制收縮,防止腦溢血。
中國人首先認識長頸鹿相信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時曾帶回一頭長頸鹿,據說當時的人以為長頸鹿就是傳說中的麒麟。鄭和能千里迢迢帶回一頭活生生的長頸鹿實屬了不起,十九世紀時很多長頸鹿被賣給歐洲的動物園,牠們大半數便因水路運輸途中的惡劣環境而枉死。
現時估計有 70,000 – 90,000 頭野生長頸鹿,廣泛分布於東非及南非地區。遊客到東非 safari 時看到的品種大多是 Masai giraffe,到南非看到的大多是南非長頸鹿(South African giraffe / Cape giraffe),在納米比亞(那比亞)和博茨瓦納(波札那)看到的則大多是其亞種安哥拉長頸鹿(Angolan giraffe)。
尋找難度
經常看見。牠們並不怕人,經常含情脈脈地看著過路的遊客。
我到過有機會見到牠們的地方
- Arusha National Park(坦桑尼亞/坦尚尼亞)
- Lake Manyara National Park(坦桑尼亞/坦尚尼亞)
- Ngorongoro Conservation Area(坦桑尼亞/坦尚尼亞)
- Serengeti National Park(坦桑尼亞/坦尚尼亞)
- Tarangire National Park(坦桑尼亞/坦尚尼亞)
- Chobe National Park(博茨瓦納/波札那)
- Okavango Delta(博茨瓦納/波札那)
- Etosha National Park(納米比亞/那比亞)
- Kruger National Park(南非)
- Zambezi River(贊比亞/尚比亞)
動物照片(按下看大圖)
其他資料
學名
Giraffa camelopardalis
學術分類
哺乳綱(Class Mammalia)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 "even-toed ungulates")
反芻亞目(Suborder Ruminantia)
有角下目(Intraorder Pecora)
長頸鹿總科(Superfamily Giraffoidea)
長頸鹿科(Family Giraffidae)
長頸鹿亞科(Subfamily Giraffinae)
長頸鹿屬(Genus Giraffa = "one who walks swiftly")
長頸鹿(Species camelopardalis = "camel marked like a leopard")
大小、體重
頭高:5 - 5.5m, 肩高:2.7 - 3.3m, 長:2.5 - 3.7m, 重:1100 - 1,900kg(雄性), 700 - 1,200kg(雌性)。
平均壽命
25 - 30 年。
棲地
廣闊林地、草原(grassland) 或熱帶稀樹大草原(savanna)。
食物
樹葉、果實等。牠們似乎特別喜愛刺槐樹(thorn acacia),長長的舌頭在尖刺之間左穿右插、來去自如。
雖然長頸鹿是素食者,但牠們偶然會咬嚼地上的骨頭,以補充鈣質和磷質。
繁殖
長頸鹿並沒有交配季節,全年任何時候交配都可發生。雌性通常四歲左右可以懷孕,雄性大概七歲開始交配。
長頸鹿通常是單胎,懷孕期長達 14-15 個月,剛出生的小長頸鹿平均已高達 1.5 米和重達 100kg,出生後約一小時便可自己走動。小長頸鹿夭折率十分高,兩星期大左右開始自己進食樹葉。
生存威脅
基本沒有食肉動物會打健康、成年的長頸鹿的主意,但偶然會在低頭飲水或躺下時受到獅子襲擊,較小的則可能成為獅子和大群鬣狗(hyena) 的食物。